当前位置: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时坐的沙发

编辑:刘峻辰 2019-11-06 15:33:41
红色韶山
—分享—

  1972年2月21日,病中的毛泽东,清晰的记得这是一个什么日子: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将抵达北京。毛泽东生了一场大病,持续了一个月。张玉凤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主席侧身躺在床上,像是‘睡着了’。吴旭君同志赶紧给主席摸脉。说不清楚是心急,还是紧张的关系,吴旭君同志对在场的医生说:‘摸不到脉。’……在场的主治医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口述需要注射和应用的药物。吴护士长又重述一遍药物的名称,再往针管里抽药,然后再注入主席的体内,一次一次地打针,用药……毛主席已完全昏迷了。”然而,憔悴的毛泽东,头脑是清醒的 ,尤其一种内在的精神,仍强大的支撑着他的病体。从重病中被抢救过来的毛泽东仍关注着中美关系发展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午,毛泽东突然提出,当天就要会见尼克松。

  这天,他不时地向工作人员询问尼克松到达北京的时间和活动安排。其实,当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仍然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都有恶化和发生危险的可能。他全身浮肿,原先的衣服和鞋子都穿不进去了。为了接见尼克松,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忙坏了:他们得整理会客厅和卧室,给毛泽东理发、剃胡子、擦头油,给毛泽东换上加大的中山装和加大的圆口布鞋……

  周恩来将此通知了美方。尼克松本人都深感意外,又惊又喜!按照中美双方的计划,下午3时尼克松单独会见周恩来,商谈活动安排问题。基辛格后来这样描写这次历史性会晤的场所:

  这是一间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下也堆着书,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排摆成半圆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换不起而着意加以保护一样

  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尼克松、基辛格走进毛泽东的会客厅。毛泽东见客人进来,从沙发上站起来,微笑地望着尼克松,伸出他那宽厚的大手。握手后,尼克松将自己的名片递给毛泽东。名片很精致,是厚厚的有机玻璃压制而成的,中间镶嵌着的纸片上用中英文写着: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一个是世界上经历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而这两个国家曾经严重对峙了多年,有硝烟迷弥漫的战争,也有暗藏刀枪的冷战。但两位首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先是右手,后来左手也搭了上去。他们两都笑了,握手的时间大大超出了正常理解握手的时间。会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的。毛泽东坐在这张特制的沙发上饶有兴趣地与尼克松谈起了哲学。他的侃侃而谈,使来访者忘记了主人是一位已经79岁高龄且卧病在床的老人。尼克松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他伸出手来,我也伸出手去,他握住我的手约一分钟之久,这一动人的时刻在谈话的记录里大概没有写进去。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想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这次谈话本来料想只会进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却延续了近一个小时。”

  客人们很容易就看出来毛泽东身体虚弱,但交谈中他们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思维像闪电一样敏捷”。他们并不知道,毛泽东和他们侃侃而谈时,书房的隔壁房间里一个医疗组在紧张地待命。吴旭君后来回忆到:“医疗组是挺为这件事情担心的,因为我们尽量保证毛主席按时会见尼克松。可是我们必须要有两手准备,另一手就是我们要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以防万一在接见过程中发生什么意外。所以在当时,我们就在这个地方,所有工作人员都在这个门后头,都在这儿等着,有领导,有警卫,有电工等等,工作人员都等在这儿……甚至于我们把给他用的强心剂都抽在了针管里头。我认为,我们的准备工作是相当充分,因为要分秒必争啦,是处于临战状态。可是我们的毛主席,他又很顽强,他跟衰老跟疾病作斗争,表现得非常顽强,也很惊人。”会见结束时,毛泽东已十分疲劳,他足足在沙发上坐了30分钟,才上床休息。

  这次会议,毛泽东就是坐在一个十分奇特的大沙发上进行了。这个沙发,也就成为了毛泽东晚年遗物中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在毛泽东住处的沙发,原来多半是俄式的,既高又大,毛泽东常常感叹:“坐沙发的人不考虑中国人个子矮的多,只考虑高的人。”的确,向主席这样魁梧的身材,晚年也不适合在做这种沙发了,坐在沙发上时间稍微长了身体就不由自主地往下滑。于是工作人员就想办法特地为主席制作了这样一张沙发,沙发用乳白色海绵做坐垫,下面钻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孔,以减低臀部接触处,便于通风透气,高度为一米,长0,7米,宽0.,9米,基本适合老年人坐。主席坐在这个沙发上,发现身体不再下滑,咬了咬身躯,高兴的说:“这种沙发好多了!”

  毛泽东和尼克松谈着看似和政治毫无关系的哲学,事实上毛泽东对中美关系一直非常关注,从邀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登天安门城楼到“乒乓外交”,毛泽东向美国发出了友好的信息。乒乓外交在突破中美关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正是毛泽东作出的英明决策。就是在这张大沙发上,毛泽东打开了中美两国建交大门。

  故人已去,其物犹存,睹物思人。这些物品,让我么深深的感受到一代伟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的精神。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